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大多数人对死亡的避讳几乎是近乎本能的。
但是在商言商,从经济的角度看,殡葬行业却是闷声发大财,利润堪比茅台。
墓地消费是最高的刚需,比结婚买婚房要刚多了。
因为婚可以不结,但是死亡却是无法避免的。
在以孝为首的文化当中,自己买不买房不要紧,去世的长辈肯定是要入土为安的。
卖墓地,一个前两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刚需业务。
第一,中国老龄化加速;第二,墓地生意需要审批,牌照壁垒很高;第三,墓地供给很稀缺,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永远不跌的,曾经高价难求的墓地,如今越来越难卖。
3月,殡葬行业龙头福寿园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营收同比下降了20.9%,净利润更是直接腰斩。
作为国内最大的殡葬公司,福寿园上市12年,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
为什么下滑这么严重?
原因有两点:
一、中产死亡消费降级。
在如今这种大环境之下,不确定因素太多,活人都快顾不上了。
富人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走的依旧十分体面。普通人受到的影响也不大,便宜点的墓穴也能买得起。
最受伤的就是中产,在买墓地这件事上,既不敢提前消费了,也不敢轻易死了。
在消费降级来临时,中产表现的最为脆弱,在人生的最后一笔消费上看来也是如此,不再为高价墓地买单了。
二、最重要的是大家思想观念的转变。
现在很多人连活着都躺平了,那去世之后躺平也就不难理解了。
2022年,一位北大教授去世后,博士儿子拒绝购买标最低7000元的骨灰盒,用随身携带的黑色塑料袋装走附近的骨灰。
这个看似大逆不道的举动,却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超10万的点赞。
有人在痛斥不孝至极,更多人则感慨,生前尽孝,何须死后铺张。
现在很多老年人也活通透了,把一切都看开了,不想给子孙后代增加负担。
曾经就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老年人发的短视频,告诉子女,自己去世之后,不需要买昂贵的骨灰盒,也不需要买墓地,找个塑料袋或者纸盒把骨灰带走,怎么处理都无所谓,只要别花太多钱。
很多老年人尚且省吃俭用,都希望尽量的能够帮衬子女,希望能多给孩子孙子留下一些财产,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如果等过世之后,还需要子女为自己负担这么一大笔的支出,也确实是于心不忍。
人走如灯灭,万事皆空。
身体就是一个躯壳,失去了灵魂就毫无价值,怎么处理并不重要。
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各种各样的形式其实都是人为赋予的价值,并非客观存在的价值。
是埋到有风有水的山上,还是冲到河里,没什么分别。就像很多民族认为去世之后应该入土为安,可是也有一些民族认为去世之后尸体应该让野兽吃掉。
所以,能让孩子生活得好一些,能让孙子活得好一些,给自己带来的慰藉更多。
同样很多人也觉得,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孝顺父母远比将来花钱有用的多。
再就是各种各样的新型的安葬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
比如所谓的的树葬,落叶归根,随着树木茁壮成长,也可以认为是换一种形式留在了这个世界上,不失为一种好的归属。
相比死后住的好,现在活得更好显然是更重要的。
(浏览:)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