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在广东各地区民间的丧葬中普遍流行着一种叫“买水”的习俗,但现有研究对此没有涉及。“买水”习俗是怎么样的?隐患了什么信仰?笔者长期研究死亡文化,很早就对该议题产生兴趣,自2018年起,笔者数次到广东的番禺、新会、茂名对此进行调查,以参与观察访谈,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得对这一议题的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认识。现尝试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求证于方家。
一、广东的民系与丧葬文化
广东是行政区划,在文化学的分类上被划入华南。华南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广东、海南、广西全境以及历史上毗邻三省区的湖南、云南和贵州边缘地带,即古史所说的“越”地,据《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范围很大,会稽在今浙江福建交界,交趾指的是今广西、越南北部。上古时期,这一范围分布的民族众多,有百越、杨越、陆梁、西瓯、骆越、瓯越、南瓯、仓吾、雕题、南蛮、蛮夷等,被统称为“越人”。“越人”又分为南越、西瓯与骆越。南越,分布在今广东中部和北部,即今天的珠江三角洲一带。西瓯,分布在今广西桂江流域和西江流域。骆越,分布在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和越南的北部。秦汉以后,各地越人与南下的汉族交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系”。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20 世纪 30 年代,广东学者罗香林意识到汉族等庞大的民族因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现象,因而首创“民系”一词,并在其《客家学导论》一书中最初使用“民系”这一称呼,客家则是最先被冠以“民系”称呼的汉族分支。近年来,学术界遵循这种分类,把广东的汉族民系分为四大类:一是客家民系,指居住在广东北部一带的客家群体;二是广府民系,指的是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操着粤语的广东人;三是福佬民系,指的是居住在广东东部的操着闽系语言的人群。除此之外,还有雷州民系,地域范围包括阳江、茂名、湛江。四类人群虽然文化上有差异,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古粤人,所以其文化底层特征也有共性。丧葬中的“买水”习俗就是典型体现。
二、丧葬中的“买水”仪式
“买水”指的是,在人死以后,丧家前往江边通过“买”的方式取水回来给死者沐浴擦身。这一习俗在广东四大民系都存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019年以来,笔者数次在广东的茂名地区进行调研,听这一带的群众讲,过去,人死亡以后,亲戚往往要去江边“买水”,“买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前头有一老妇手持着燃烧的竹缆作前导,又有人随其后一路撒着鸡钱开道,接着便是买水的孝子贤孙作单列纵队低头前行了。他们头戴白孝,腰缠麻绳,手提哭丧棒,赤脚。排头的一般是长子,双手捧着一个瓦砵,是用来汲装江水回家给死者入殓前洗脸用的。既然称买,当然得花钱,也就是把钱投入江中,钱的数额不一。在广东新会地区,“买水”时只限于用“硬币”,当地人说,河神收不到纸币。而且“买水”的时候,用的是真钱,不是假钱。但是在广州番禺与南沙交界的东涌镇,人们也会用人民币“买水”。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买水”所用的方式出现了变化。在茂名地区,还流行“买水”歌,唱到:
打散头毛买江水,
买转江水洗亲娘。
洗开眼面见阎王
睇女红莲可怜无?
虽然广东不同地区的汉人在“买水”所用的钱不同,但是也有一致的地方。表现在广东四大民系的丧葬文化里面,人死的时候都要烧冥币,但冥币只有用火烧,阴间里的死者才能收到,但没有经过火烧的硬币却可以被河里掌管河水的神灵收到。这一信息隐含了丰富的内容,它说明“买水”这一风俗并非来源于汉族,有可能来源于少数民族。鉴于在广东的四大民系都出现“买水”习俗,而且保存着同样的特征,因此这一习俗可能来源于古越人。
三、文献所记载的“买水”习俗
“买水”一词,《辞源》未收,但并非真的无源可考。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解释:“钦(州)人始死,孝子披发顶竹笠,携瓶瓮,持纸钱,往水滨号恸,掷钱于水,而汲归浴尸,谓之买水。”清代以后,广东各地方志的文献对这一习俗进行了记载。如《顺德县志》说:“投钱於河买水归以濯尸(买水濯尸本於蛮俗,见《虞衡志》),巫祭乃殓。”在这里,县志明确指出这种风俗是“蛮”俗,也就是少数民族的风俗。《南海县志》说:“投金钱於江买水以浴。”对这一风俗记载最详细的要数《番禺县续志》,其曰:“粤俗将殓,子孙亲属俟潮水生时结队而出,长子捧盆号泣至滨河所,投二钱水中,跪取盆水归为死者浣濯,谓之买水。非是则羣以为不孝。呜呼,此蔑礼之大者……宋周直夫去非作《嶺外代答》,已有讥买水浴尸之俗。”《番禺县续志》将“买水”称为 “粤俗”,即说明这种习俗是广東地区特有的,“粤”即“越”,也就是越人的风俗。事实上,在汉族的丧葬风俗当中,也有人死以后需要用“水”为死者擦身的形式,例如《仪礼·士丧礼》说:“管人汲,不说繘,屈之。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官人盡階不升堂,受潘,煮于垼,用重鬲。”但是这种风俗与广东地区的“买水”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的来源不同,《仪礼·士丧礼》中所说的“汲”是指汲水,所汲之水是什么水?“不说繘”回答了这个问题。繘是井绳,“不说繘”即不解脱井绳之意。因此,所汲之水是井水。汲来的井水用来淘米,淘米后的水称为潘水,把潘水放在重鬲中那去煮,用来为死者沐浴的水就是煮过得潘水,即淘米水,而广东民间的“买水”买的却是“江水”。第二,《仪礼·士丧礼》所谈到水是不需要花钱买的,但广东民间的“买水”是一定要花钱的。
四、“买水”习俗的文化内涵
要分析“买水”仪式所隐患的内涵,不得不涉及古越人的灵魂观,因为就丧葬而言,灵魂观是最核心的。灵魂是什么样的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此做了精彩的解释:
灵魂是不可捉摸的虚幻的人的影像,按其本质来说虚无得象蒸汽、薄雾或阴影;它是那赋予个体以生气的生命和思想之源;它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者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意识和意志,它能够离开肉体并从一个地方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大部分是捉摸不着看不到的,它同样也显示物质力量,尤其看起来好像醒着的或者睡着的人,一个离开肉体但跟肉体相似的幽灵;它继续存在和生活在死后的人的肉体上;它能进入另一个人的肉体中去,能够进入动物体甚至物体内,支配它们,影响它们。[1]
由此不难想像,灵魂不死的信仰在人的头脑产生以来,丧葬自然就产生了,因为人们看着一个沉睡了许多怎么喊都无法令其清醒过来的“人”,必然想到是他的“灵魂”已经远离了他的躯体。所以,丧葬的本质便是借用文化的手段处理尸体,通过善待灵魂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安慰。
如此看来,“买水”习俗的真正内涵是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前往阴间时要渡过江河,只有用钱“贿赂”江河里面主管江水的神灵,死去的灵魂才能够得到这些神灵的照顾,顺利到阴间报道。事实上,在古越人的信仰中,阴间并不是今天的天堂、地狱,而是在江河中的某个岛。笔者在茂名地区进行调研时,曾听当地的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是坐船从遥远的地方来的,要渡过大江大河,还需要“搭船”才能前往,与这种说法相互对应的证据是两汉到唐宋期间广东粤西出土的铜鼓。根据学术界的研究,铜鼓的主人是俚人,铜鼓最核心的功能,是用于送葬。[2]而俚人居住的地方,按《太平御览》卷七八五引万震的《南州异物志》的说法:“广州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數千里。”,即在今天的粤西地区。俄裔法国学者V.戈鹭波将这些用于送葬的铜鼓的“船纹与龙舟”之用相同铜鼓的达雅克人进行招魂时在墓门上雕刻的纹饰对比认为两者的源头相同——这与达雅克人流传的传说一致,“船纹与龙舟”被称为“黄金船”,其使命就是把亡灵运到云湖中央的“天堂之岛”。[3]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信仰已经在逐渐消失,甚至连这种买水的“仪式”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广东的新会、茂名大部分地区,人们已经不再去江河里“买水”了,而是用自家的水为死者擦拭身体,说明丧葬在传承中实现了发展。
(浏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