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关于庐陵丧葬礼俗,在历史资料中有较为全面粗略的整理,其中罗列了丧葬的各种仪式,但缺乏对礼仪过程的细致记载,只能知其大概。笔者先后四次到庐陵地区各区县进行田野调查,并实地参加了两次葬礼,掌握了大量庐陵丧葬礼仪的实况资料。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庐陵农村丧葬中的入殓、祭奠、出殡和服丧过程进行梳理,以期呈现出较为完整的仪式过程,并为后文分析庐陵丧葬礼仪中“唱哭”仪式的文化意义提供必要的材料依据。
(一)入殓礼庐陵农村地区,在家中老人弥留之际,子女会召集亲人聚集床前,听其遗言,候其瞑目,在老人身体还未僵硬之时,子女要迅速地为其“更衣入殓”,寿衣大多是由女儿提前置办,件数讲究“男单女双”,材质不能带皮毛。若逝世前无人陪伴左右,为其送终,儿女们就会背上“不孝”的骂名。在老人逝世后,家中长子率先去通知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者,由他按亲疏关系去挨家挨户报丧,在当地也称“报白”。
如果逝者为女性,需由孝子亲自报白,而且一定要先去世者娘家通知母舅和亲属,要是娘家母舅未到,是不能入殓出殡的逝者需在当天入殓。由家中亲属卸下家中门板,将亡者从床上移到门板上,并搬至正堂屋,这一过程称作“移床”。同时需正对着供桌摆好牌位,点上长明灯,并在下方用火盆烧上纸钱。并且用绿纸写上“当大事”三字帖于门楣,在外燃放鞭炮,告知乡邻可以前来吊唁。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亲属穿不同的丧服对逝者进行哀悼,丧家孝子孝媳在报白后要即刻穿上白衣,在腰间系上麻布,手拿哭丧棒为逝者“披麻戴孝”。女儿女婿则穿白衣戴孝布,其他亲人一律只戴“孝布”。
亲朋好友则由丧家发白毛巾,裹于头上或按逝者性别男左女右系于臂上。至夜幕降临时,家中子孙要在祠堂四周点燃供香,安排同村人进祠堂祭拜。然后留下亲人(多为男子)在祠堂守灵。
(二)祭奠礼
丧家为了答谢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和帮忙料理后事的宗族亲属,在第二天中午会摆好流水席待客。不同于婚宴、升学宴等喜宴的菜品需好事逢双,白事的菜品只能是单数。饭后,丧家会在当日下午举行祭奠仪式,又称“开祭”。
奠礼在宗族祠堂举行,祠堂会做简单的布置,依次排开摆上三个八仙桌,分设拜台、香案和灵座。灵座上供奉遗像,摆列祭菜(四荤四素),灵座后摆放棺木。两礼生2分列拜台左右司礼。鸣炮,乐队擂鼓三通,鸣金九扣,发号三声。孝属披麻戴孝三跪四拜进入祠堂。由孝子先行家祭礼,后按亲疏远近,由侄子、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亲朋好友和乡里乡邻分行客祭礼。
孝子需行稽颡礼,‘颡’即额头,是古代居丧时家属答拜宾客所行的跪拜之礼,通常用来表现极度悲痛或感谢之情。行礼时,需屈膝下地、以额着地,而他人行客祭礼时仅是跪拜,不必叩头。
(三)出殡礼
第三天是出殡仪式。当天凌晨子时,由孝子去墓地上做好破土标记。用活鸡的鲜血给土地神供奉,每念一句“天无忌,地无忌,天地无忌就跪拜一次,跪拜三次后念一句“百无禁忌”便把开坟的锄头往身后一丢,以免亡灵不愿入土为安。出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物具便是灵房,出殡时紧跟在送灵队伍之后。灵房多仿现代化建筑三层洋房别墅,每层配有现代化设施。停车场空调、沙发座椅一应俱全。一楼正门能看见对联上写着“家住蓬莱道遥府,身居海岛碧玉宫”;二楼门额贴着“阳世尽从忙里过,冥都只在静中层有“登仙堂”字样。灵房正厅放上五谷杂粮,意为五谷丰登。因“灵房一片纸,阴自块砖”的说法,所以灵房在烧给逝者前必须完好无缺。灵房中最重要的是“地契”,地契由礼生书写。
内容大致为“奉中元代三层楼房一栋,内有现代化家具齐全,五谷满仓,金银纸币若干永久使用。显考某公老大人/显妣某老孺人升天受用。孝女某某祀奉。公元年月日。道服灵宝大法司”。灵房左右各放一个百宝库箱,内装金银锭和各类生活用品,正上方书写“富贵仙游,九泉纳出殡队伍至墓地后,抬灵柩的八仙2将灵柩放入墓穴,边走边鸣锣三声,称为“赶龙”。接着由八仙将墓圹中的污秽清除,倒上煤渣撒上石灰防止鼠虫。
因民间盛传“七星续命,北斗镇魂”,八仙会在墓圹中按顺序放上七枚钱币(古多为银元今改为年份相同的一元硬币),摆放图形与北斗七星相似,意在祈求人死后魂魄可以升天。以墓碑为正南方向,若为男性,从斗勺到斗柄七星整体呈西北至东南方向,若为女性则呈东北至西南方向。放置好灵柩后,孝子在坟头添上第一把土,其余人将坟头填修成饱满的圆形。在坟前烧掉灵房、百宝箱、以及所有的花圈。亲属们则解开麻绳,脱下孝衣,拿柳枝制作哭丧棒在火堆里挥打,并念上逝者的姓名“某某老大人/老孺人,收钱收房子了”。念名字时注意不能喊称呼,必须是全民,避免冤魂恶鬼来抢占供品,使得逝者不能顺利将供品带到阴间,无法圆满入葬。
(四)服丧礼
为期三天的丧葬活动结東后,服丧礼也讲究颇多。在当地有清明扫墓,中元挂衣烧包,正月出灯的说法。明万历六年《永新县志》载“中元节,祀先,焚楮衣,设冥食”。《吉安地区志》载:“中元节,又为七月半。旧社会,家家户户盛扎纸衣、纸币、金银锭等,封作纸包化奉祖先”。
在当地风俗中,逝者去世前三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九,亲朋好友要提前到丧家行“挂衣”礼,庐陵地区所辖县区大都有其风俗。纸衣分为“座衣和“挂衣”,与逝者关系最亲密的女儿孙女送“座衣”,其余亲戚则送挂衣。衣服由彩纸裁剪而成款式多为长马褂,和寿衣样式相似,颜色以蓝色褐色、绿色、黄色居多。因中元节多在“立秋时节之后,暑去凉来,“挂衣礼”实则是亲属为亡人添衣保暖送寒衣的习俗。
中元节当天,家人还会准备由灵宝大法师谨封的“冥钱包”,上面写好死者的姓名、生辰和地址,并说明“虔具物包壹个内装金银若干,亡过已故显考老大人/显妣老孺人升天受用”。家中有几个先人就要烧几个“冥钱包”,以祈求家族亲人在阴间也相互照顾月出灯是逝者去世第一年的正月十三日,家中亲属需携带一只白纸折成的“鸡或鹅”去丧家拜年祭奠。因为当地逢年过节的菜品必有此类家禽,亲属为让逝者在阴间能和阳间一样生活衍生了正月出灯送鸡鹅的风俗。女儿和已出嫁孙女要上供个头大、价格偏贵的纸鹅以表孝顺。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