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本期要讲述的是我国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
因为家境贫寒,杨靖宇的求学之路也格外坎坷。母亲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苦的命运,所以即便她节衣缩食,也要坚持让儿子读书。
杨靖宇在母亲的支持下,先是上了私塾,之后又去了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
杨靖宇也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他的努力下,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杨靖宇从很小的时候起,便十分钦佩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情,因此,在上学期间常常和同伴到学校后院的一座宋代的点将台观览。他站在点将台上,仿佛看到了当年岳飞将军抗击金兀术,点兵派将的场面。也是在此时,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信念在年仅18岁的杨靖宇心中扎下了根。
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1932年11月2日,受中共满洲省委委派,马尚德作为巡视员,来到南满地区的磐石、海龙检查指导工作。正是在这里,马尚德改名为杨靖宇。
在磐石期间,杨靖宇批判错误思想,整顿游击队,改组磐石县委,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三打汉奸邵本良部、发动老岭隧道战斗、团结各个抗日武装力量、两次那尔轰会师……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八一宣言》制定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决议草案》,该草案强调组织东北联军总司令部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意义,同时为适应反日统一战线的需要,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最多时曾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的规模,其中7个军是直接在中国共产党满洲支部组织下,于群众中创建起来的,其领导干部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员。
在东北的深山密林中,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始终有这样一群战士,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甚至许多国人都不知其存在的情况下,坚持和侵略者作战周旋。十冬腊月的东北寒风刺骨,堕指裂肤。抗联战士缺吃少穿、缺枪少弹,有些部队甚至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及其他抗联的领导人依然坚持战斗。
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部分官兵
1939年冬季,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艰苦的时期。刚刚到任的日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设立2万元重金收买杨靖宇的人头,并配合各种政策向人民群众施压,以铲除这位“伪满洲国第一心腹大患”。日军把杨靖宇的第一路军作为“讨伐”的主要目标,调动30万兵力进行全面包围,封锁了一路军通往外界的所有交通道路。
与此同时,杨靖宇麾下原第一师师长程斌在敌人招降纳叛政策的驱使下叛变。杨靖宇一直很信任这位师长,曾带着他参与过各个密营的布置。程斌的叛变,直接导致东北抗联军在敌人面前彻底暴露。
形势严峻,杨靖宇决定将主力转移,突围出去,他自己带一支小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大家都不同意,杨靖宇坚决地说:“我是司令,我说了算!”他耐心地解释说:“我是敌人的眼中钉,吸引力最大。”
杨靖宇留下来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3次进攻,到天黑时,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出去了。这时,留下的战士只剩下五、六十人了,还有一部分伤员。吃的一点没有了,当地群众也联系不上,杨靖宇命令将伤员转移,准备最后的战斗。带领伤员转移的干部说:“总司令,让我留下吧,好保护你!”
杨靖宇严肃的说:“不行!现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这严峻的时候,领导的责任是带好队伍,保护战士,不把伤员转移出去,我于心不安!”
伤员转移走了,经过与敌人的多次交火,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两名警卫员。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又没有吃的,肚子饿得前心贴后背。
不幸的是,两名警卫员在下山找粮途中遭遇巡逻队,两人虽拼命突围,但没有来得及销毁身上的文件便英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一枚印章,更加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
一个姓丁的叛徒忍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可耻地叛变了,出卖了抗日联军。这个可恶的叛徒领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将抗日联军包围了起来。
期间叛徒看到杨将军可怜,劝说他投降的时候,杨将军说:“老乡们,如果我们中国人全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许,杨靖宇将军最终被包围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几个敌兵追了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
杨靖宇拔出两只手枪,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倒下一大片。蜂拥的敌人将杨靖宇围了上来,一个敌兵又喊道:“快投降吧!你跑不了了!”
杨靖宇的左手受伤了,他从棉衣上撕下布条包扎伤口,敌兵一窝蜂拥上来。杨靖宇狠狠地向敌人射击,几个敌兵又倒下来,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仅35岁。
敌人打死杨靖宇之后为其拍照验明正身
杨靖宇生前死后都是让日本人异常敬畏的人物。他牺牲后好久,西谷等人才敢向他靠近,这时敌人再次犹豫起来,不敢相信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直到程斌到来,确认此人就是杨靖宇。据事后伪《协和》杂志记者报道,听说他们真的杀了杨靖宇,西谷等人“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
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将杨靖宇的头用铡刀割下,对于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以来,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是怎么生存的?为解疑惑,他们命令蒙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解剖检查,看他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用汽车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在各学校、街道示众。
之后又找到县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贾木匠,一夜之间雕刻好了杨靖宇的头颅,并用榆木做了一个八尺长、一尺多宽的碑,请县里写毛笔字最好的李咸阳老先生执笔,正面大字楷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边款小字为“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伪街公所准备了上等寿材,又请来一位日本僧人。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被杨靖宇不屈的意志深深地震撼到了,整日都活在杨靖宇将军亡魂的噩梦之中,精神几近崩溃。
岸古隆一郎
3月5日他亲自出场,在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搭建起祭祀灵棚,为杨靖宇主祭安葬。安葬仪式按日本习俗,在木碑前横拉着两头细中间粗的草绳,上面挂着白色的纸条,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礼拜念经。
岸谷隆一郎五年来,他的脑海里充满了一个赎罪的念头,一个人的形象始终挥之不去。他常常从梦中惊醒,嘴里叨叨着: “我有罪,我该死,我不该冒犯圣灵”。
1945年7月15日,也就是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个月,就在这一天,岸谷隆一郎亲手毒杀了妻儿子女,随后用武士刀剖腹自尽。其在自己的遗书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并不合适,因为中国有像杨靖宇将军一样的英雄存在,所以中国不会亡国!”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的忠骨和头颅分别从濛江、哈尔滨运送至通化,身首分离十八年的烈士遗体,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安息!
朱德为杨靖宇烈士题词
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他的英魂值得被永远纪念。
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对面,开着一家小饭店。当地人都开玩笑地把这里的老板,称作是杨靖宇将军的编外解说员。
他店里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凡是专程来纪念杨靖宇将军的人,都可以免费在店里吃饭。”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杨靖宇将军的敬佩与怀念。
(浏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2